【大众日报】齐鲁银行:凝聚金融力量谱写脱贫攻坚新篇章
作为根植济南、立足山东省会城市的法人银行,齐鲁银行成立24年来,始终坚持“服务城镇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以“打造行稳致远的精品银行,成为中小企业、城乡居民和驱动本地经济的首选银行”为战略愿景,常怀感恩之心,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金融扶贫先导和杠杆作用,深耕县域经济,践行普惠金融,以金融服务“组合拳”汇集精准扶贫“新样本”,谱写了与实体经济根脉相连、共生共荣的新篇章。
党建统领
发挥制度“引导”作用
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在这场智力、体力、耐力多方考验的攻坚战中,齐鲁银行坚持以党建为统领,通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当好脱贫攻坚“作战部”。
提纲挈领有担当,集中力量办大事。齐鲁银行党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第一时间成立由行长任组长、常务副行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集中行内优势资源,全心助力扶贫事业。
为将扶贫工作做细做实,齐鲁银行从制度层面做好顶层设计。近几年,该行每年授信政策均明确提出坚持大扶贫格局,积极参与“三农”、扶贫、民生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因地制宜推进扶贫产品、服务、模式创新,推动金融资源进一步向“三农”、扶贫等领域倾斜。比如,对分支机构发放的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贷款业务给予专项奖励;在年度信贷计划中,对各类扶贫贷款全年不设信贷额度限制,坚持“应扶尽扶、应贷尽贷”。
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齐鲁银行详细制定县域金融发展规划,先后印发《齐鲁银行推进普惠金融暨县域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齐鲁银行县域普惠金融中心管理指导意见》等多个指导性文件,在机构建设、资源匹配、考核管理、信贷流程、业务产品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为配合规划实施,齐鲁银行成立县域机构专业营销团队,并铺设县域普惠金融中心44个,专司小额经营性贷款、消费贷款、房产按揭、信用卡等综合信贷业务,集中行内优势资源支持县域金融发展。目前,拥有县域支行45家,占全行网点总量的三分之一,服务“三农”客户122万家。
路虽远,行则必至。截至2020年9月末,齐鲁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595亿元,较年初增加240亿元,其中涉农贷款222亿元,增幅23%;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45.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4亿元,增速逼近20%。为县域新旧动能转换、脱贫攻坚、自然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提供信贷资金56亿元,充分体现了齐鲁银行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多元服务
发挥引擎“灵活”力量
号准脉才能对症下药,正是扶贫工作精准滴灌的生动写照。围绕我省各个乡镇不同地区特色,齐鲁银行不断优化多元服务,因地制宜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保持干劲、不失巧劲,做好扶贫“强引擎”。
扶贫助农要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济南市济阳区曲堤镇以“中国黄瓜之乡”驰名中外,拥有黄瓜大棚种植户约2.6万家。2018年12月齐鲁银行济阳支行调研发现,曲堤镇黄瓜种植户想要扩大种植规模、改造升级大棚,却苦于“没门路”“没资金”。为此,齐鲁银行济阳支行针对曲堤集约型黄瓜产业特点,为种植户量身打造了一套金融方案,并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的优惠政策送到“田间地头”。在组织现场集中签约后,审批放款仅用3个工作日,创造从宣传到放款用时5天的“齐鲁速度”。目前,齐鲁银行已为曲堤镇40多个村千余农户发放“黄瓜贷”近1亿元。以“黄瓜贷”的成功经验为起点,齐鲁银行大力推行“一县一品”建设,支持特色县域农业产业发展,形成“一县域、一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扶贫助农只有抓住“痛点”,才能落到“实处”。东阿县以阿胶闻名天下,但阿胶企业在驴皮收购季却常常遭遇麻烦。由于黑驴养殖具有产胎少、周期长、见效慢、效益低等特点,造成我国驴存栏量持续下降。尤其近几年,阿胶企业产量激增,使得驴皮价格暴涨。“虽然养驴赚钱,但自己干还是有不少顾虑。”东阿县大桥镇绿旺合作社负责人赵学刚说,买一头驴驹要数千元钱,规模化养殖所需资金较大,而养殖户大部分缺乏有形资产,大多数银行都不愿提供养殖贷款。为解决养殖贷款的“难点”“痛点”,齐鲁银行联合县政府、阿胶集团在当地首创活体抵押模式,推出黑驴养殖专项贷款——生态养殖贷。2015年1月,赵学刚作为首批受益者,其所在的合作社委托山东天龙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从内蒙古购进400头幼驴,这笔170万元的货款正是来自齐鲁银行的贷款。“要是没有齐鲁银行这笔贷款,合作社根本运转不起来。”赵学刚说。
扶贫助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激活农村“自体造血”功能,切实为农民谋福利,实现长久有效的发展,齐鲁银行相关负责人带领齐鲁银行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冒着严寒酷暑先后7次到柳埠开展实地调研,2018年帮助香附崖村完成农户屋顶式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安装,顺利实现每户年收入960元的收益,并可持续20年。齐鲁银行不仅为香附崖村符合安装条件的第一批5户贫困户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还努力沟通协调相关政府部门,为柳埠辖内的8个贫困村争取到第三批村级光伏电站建设项目,让点面结合的“造血”式扶贫有了实质性突破。
创新机制
发挥多方“叠加”效应
金融是配置资源要素的关键枢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责无旁贷。为此,齐鲁银行紧扣地域产业特点,以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为抓手,深耕县域农村市场,积极助力地方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机制创新方面,齐鲁银行在省内法人银行中率先设立普惠金融部,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革命老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全行各机构与当地扶贫办对接,开展贫困户、扶贫经营主体、扶贫重点项目的走访对接工作。各分行成立小微企业金融中心,组建百余人的小微专业团队,专门进行富民贷、创业扶贫贷款等金融扶贫产品的推广。
在产品及模式创新方面,齐鲁银行多措并举、一马当先,将扶贫工作落实到金融服务上,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山东帮帮忙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济南市章丘区的农资企业,目前已在各个乡镇的重要村庄设立农资加盟店。为解决农资加盟商融资难、担保难问题,齐鲁银行打破常规、创新模式,制订了“银行+农户+企业”的三方融资方案,以此解决帮帮忙加盟商的资金短缺问题。为支持小微群体发展,齐鲁银行与济南市信用担保中心等紧密合作,将政府担保、贴息政策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中。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贴息贷款20多亿元,帮扶近3万人次创业及下岗人员实现就业梦想。
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各方协同合作,形成发展合力。齐鲁银行着力推动“银政、银担、银保、银企”多方合作的创新模式,助力农业产业综合发展。通过引入济南财金农担,齐鲁银行创新性引入土地经营权抵押方式,盘活农村资产,专门授信3亿元,为农业种植、禽畜养殖、渔业养殖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为养殖户提供2亿多元资金支持,帮助他们经营周转,扩大养殖规模,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政银保”贷款模式作为财政主管部门主推的“银行+政府+保险公司”业务模式,以其三方合作、风险分担的合作机制有效激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齐鲁银行作为山东省财政厅“政银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首批合作银行,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山东小微农企、农户发放“政银保”贷款3000万元。
此外,齐鲁银行还创新推出“税融e贷”“轻松e贷”“房抵e贷”“政采e贷”“农户e贷”等“齐鲁e贷”系列信贷新产品,破解了县域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其中,“农户e贷”是该行自主研发的农户小额线上贷款产品,2019年末上线后,农户依靠大数据平台,实现线上自助授信申请、自助放款还款,随时随地满足农户小额信贷资金需求,真正将贷款资金送到田间地头。截至目前,全行已累计为600余家“农户e贷”客户发放贷款1.3亿元,从开户到贷款发放当日即可完成。
在服务创新方面,齐鲁银行为方便农民生产生活,致力于打通金融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针对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现状,齐鲁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的政策,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建设项目。2016年4月份,齐鲁银行首家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在章丘刁镇旧军村正式开业运行,截至目前已经设立助农服务点87家,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在服务点办理小额存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余额查询、代理缴费、密码修改等业务。此外,依托农村助农服务点,还可以围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等客户开展惠农贷款等融资服务,助力涉农扶贫业务开展,真正实现齐鲁银行金融服务普惠于民。
以人为本
发挥扶贫“向心”能力
脱贫攻坚,应以人为本。对于每个齐鲁银行人来说,扶贫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内心最坚定的信念。
驻村第一书记是推动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自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齐鲁银行党委承担了商河县龙桑寺镇道口张村的扶贫工作。道口张村是省定贫困村,没有产业项目,无集体经济收入。村内街道没硬化、没路灯、没绿化,村民出行和生产生活极为不便。齐鲁银行党委有序落实各项扶贫计划,精准扶贫效果明显。该行连续两年采购花生油、面粉及大蒜等村内自产农产品,走访慰问贫困户;提供资金25万多元,为村内援建12间面积300平方米的幸福院,并设立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会议室、休息室、厨房及餐厅等,为村内高龄独居、空巢、优抚、特困、留守老人提供一个综合性日间照料服务的公益活动场所;出资全面翻修下水道及盖板,协调3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村内主街道路沿石花砖铺设、墙体美丽乡村党建移风易俗宣传画制作、太阳能路灯亮化提升项目等。截至帮扶期满,道口张村已全面实现脱贫。
2019年10月,齐鲁银行新选派第一书记前往商河县沙河镇文丰梁村驻村帮扶。该村是省定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滞后、乡村文明程度不高、支部建设活力不足、群众生活条件较差。齐鲁银行派驻的第一书记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典型示范的思路,实施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项目,新铺装道路3100平方米,修建下水道3200米,安装仿古路灯86盏,陆续完成南北大街垒砌青砖花池,主次干道绿化提升,改造乡村老屋等工程,令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齐鲁银行驻村第一书记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治”思路,大力发展“边角经济”,利用房前屋后边角地种植金针菜10万株、金银花3000棵、石榴500棵、月季2万棵、金枝国槐500棵、荷花5000株,实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真正当好脱贫攻坚一线的“火车头”。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齐鲁银行坚守扶贫初心,践行社会责任,将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引入乡村山野。这家充满“温度”的商业银行以实干精神做到了“应扶尽扶,应贷尽贷”,用卓越努力实现了“普之于城乡,惠之于人民”,为推进我省“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